2014.06.04(三)陰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43號的舊仁濟醫院門邊有座艋舺唯一碩果僅存的古碑,四年多前來拜訪過,當時隨便拍拍了事,
今天再來補拍幾張。
此碑配合醫院看診時間,時間不對只能隔著鐵門觀看,這點要注意。
石碑外罩一層壓克力保護,拍照會反光。
碑文內容如下
艋舺之在臺。猶滄海一扁舟。形象家謂台地龍脈皆西向。艋地亦然。開闢未久。生齒日繁。貿易之盛。駸駸乎與群城比。蓋同治初年。開設通商口岸。滬尾、雞籠兩處。且與省垣對渡。故持計然術者多居之。余於乙巳秋東渡。由此登岸,見夫市廛輻輳。庶牧蕃昌。儼一都會也。暫寓學海書院。知其人文亦蒸蒸日上。私心喜慰。晤縣丞林君桂芬。則以為艋舺。諸臻美備。惜育嬰一事未行。余自揣入閩以來。福鼎本有育嬰堂。余增其田畝。並於鄉間。勸行育嬰社法。蒞沙縣。則堂久廢。余於治西創建。並為之置產千餘金。治南平又協同上憲。創建育嬰堂於城西。竊思此事。曾屢留意。淡地初蒞。屬林君速議。並捐廉倡首。以期有成。爰經始於同治九年正月至七月。暫城育嬰堂尚未報竣。此則邇觀厥成。為堂三楹。中奉神座。前覆拜亭。再前為門。頭門亦三楹。左右夾室。右邊築室七間為小門。使有屏蔽。乳婦居焉。前後增置餘地一大片。堂左亦有餘地。是役也。糜洋錢一千二百元有奇。經營佈置。皆林君桂芬之力居多。司其事者。則蘇內翰袞榮。翁別駕林英。林博士紹唐。蔡上舍瑞艷。林上舍友藻。至經費所資。自有通詳各憲稿在。備書之。以告後之來斯堂者。賞戴花翎本任澎湖分府署北部淡水分府辛酉任戊甲子科福建鄉試同考官加六級紀錄十次嶺南陳培桂撰同治九年孟秋之月穀旦立
萬華區公所介紹如下:
在廣州街243號的舊仁濟醫院門邊,嵌了一塊艋舺碩果僅存的「淡北育嬰堂碑」,昔日就因該地建了一座類似今天孤兒院的育嬰堂而得名,今日仁濟醫院便是育嬰堂舊址。
育嬰堂的由來,是同治9年 (西元1870年),淡水同知陳培桂,為收養孤兒、貧困人家子女及矯正溺斃女嬰的惡息而創建「育嬰堂」。該堂顧用四名奶媽,經營育嬰事業,因申請救濟者過多,才訂下規則,規定收容人數以五十名為限。到了日據時代,育嬰堂才撤廢,但育嬰堂碑為艋舺地區碩果僅存的古碑。
同治九年(1870)所立淡北育嬰堂碑
- Jun 06 Fri 2014 20:41
淡北育嬰堂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