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買了一本書~大穎文化總編輯謝淑美(Carol謝)所著的"孩子,我應該留什麼給你?"
沒錯,身為母親的我經常會想這件事...



『終究孩子是得離開親愛的爸媽身旁……
雖然不放心,還是得由著他們去走自己的路……
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他們自己可以過得好嗎?』



教養小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教養的過程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父母,
幸好資訊發達的現在,只要妳願意很容易可以得到這方面的知識。
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放手"對許多父母來說確實不容易做到,
終有一天孩子必須離開父母的身旁,
做父母的必須學習"放手",並且在"放手前"讓孩子做好充足的準備。~自勉之~

以下是一篇文章的內容~
孩子從孩童到成年,獨立不是一夕之間發生。從搖籃到出社會,這段人生旅程是由無
數小步走出來的,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學習放手的機會。

管教的意義是:訓練孩子將來自己有生活的能力,所必需採取的一些手段;
你必須訓練他,將來即使你不在他身邊,他一樣可以過得很好,這樣的愛才能久遠。

當他必需承擔自己,卻又希望你伸出手來時,你最好不要馬上去幫忙,他可能會覺得
你很殘酷,但無論如何你都要忍住,他才能學會對挫折的忍受力,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這樣的學習是必要的。

生命線有一次辦青少年成長營,輔導長告訴我,有一個孩子不吃便當,想吃漢堡,他
告訴那個孩子:這裡每個人都吃便當,沒有漢堡,那個孩子要求輔導員幫他買,輔導
員不肯,他躺在地上打滾,我問輔導員:「後來你如何處理?」他回答:「我拗不過
他,只好去幫他買了!」
奉勸各位家長,如果遇到這種狀況,你要忍住,讓他繼續〝滾〞,直到他不再耍脾氣
為止,界限就在這裡,要能守住。

培養孩子的「我能感」
培養孩子的「 我 能 感 」,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與發展勇氣,這是孩子追求獨立自主
的源源活力。
心理諮商師杜淑芬指出培養「 我 能 感 」的四個步驟,孩子「感覺我想嘗試」;
然後「有機會嘗試」;孩子「體驗我可以做得到」;於是產生「感覺我能」。
 給孩子機會處理事情,從錯誤中學習
「深呼吸,鬆口氣,給孩子機會去處理事情」當孩子面對衝突、問題、或做錯時,
父母不要急著代言、出手或善後。「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從錯誤、失敗中學習的機會,
」黃素菲提醒著。因為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為自己主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為
自己的選擇或行為的後果負起責任。

為了自己要懂得放手。
聖經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好好管教子女,晚年必得安息!
有一個學生她已經四十歲了,媽媽還經常唸她鍋子沒洗乾淨,請問這樣的媽媽晚年
能不能〝安息〞?女兒都已經四十歲了,你還在擔心她的鍋子沒洗乾淨?這突顯出幾
個意義,第一:這代表你的教育失敗,教了這麼久她還是沒把鍋子洗乾淨,第二:就
是你對別人的能力沒有信心,你要相信一個四十歲的的人是有能力把鍋子洗乾淨的,
第三:你要放手,不要太介入一個已經長大成人孩子的生活。她要用什麼樣的鍋子煮
東西,那是她的事,無須為她操心。

我相信一個人可以透過學習把任何事做好,即使是老人家也一樣。如果父母把所有的
快樂都建築在你身上,表面上看起來你很孝順,其實你是在折磨他,因為你不可能無
時無刻都陪著他,尤其是當你有了家庭後,那時他會感到更失落。
其實他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當你沒空陪他時他不會用生氣
來控制親子的關係。
當一個人有能力去解決他自己的問題時,他的自我價值感會比較高。
我們不能放手, 是因為我們不能實現自我;而把自己的需要依附在他人身上,所以為
了自己為了別人,你要放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eet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